第二節 潛制度比制度更厲害
關燈
小
中
大
中國的漢字是很有講究的。
幾個方塊字,孤立起來看,沒多少意義。可要聯系在一起,那就意味無窮了。
前後左右,裏外上下,總有扯不清道不明的關系。
比如“天災人禍”四個字。
表面上看,天災在前,人禍在後。但實際上,有時候天災就是人禍,人禍就是天災。
而更多的時候,人禍站在了天災前面。
這次祈雨是這樣。
大明朝四處蔓延的官場腐敗則更是如此。
一個叫韓一良的人怎麽也想不到,他寫的一封普普通通的奏疏竟會掀開皇上的反腐風暴;他更想不到的是,自己在後來會不幸卷入其中,成為這場反腐風暴的犧牲品。
韓一良是戶科給事中,反腐敗的事本來不歸他管。說實話他也不想管,只是因為崇禎說過的一句話讓他有話要說。崇禎說要把大明的官做好,一定要做到“武將不惜命,文官不愛錢”。崇禎說這話的意思——大明的官太愛錢了。
韓一良聽了,心裏暗暗覺得皇上過於天真,不了解大明官場的潛規則。不是大明的官太愛錢了,而是因為做了大明的官之後,一個原本不愛錢的人也不得不愛錢了——他如果不愛錢,不想辦法摟錢,他就無法在大明官場生存下去。
韓一良給崇禎算了一筆細賬:在大明,每個官位都是明碼標價的。一個總督巡撫的職位,要五六千兩銀子;一個道臺知府的美缺,要二三千兩銀子;而下面州縣衙門的大小官位,也都各有定價;甚至於舉人監生等,也要賄賂成交。還有京官中的科道館選,都是要一手交錢,一手交(官)帽的。現在大家都說縣官是行賄之首,都說現在大明官場貪汙成風首先在於州縣官不廉潔,其實州縣官也是有苦說不出啊。朝廷給的工資本來就不高,可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錢啊。頂頭上司巡按推薦要推薦費,官員過境要接待費,任職期滿進京述職那花銷就更大了,沒有三四千兩銀子這官就別想再當下去。在這樣的官場生態鏈上,指望州縣官廉潔那是不現實的。州縣官如果不廉潔了,腐敗也就遍地叢生了。
韓一良還以自己兩個月內推掉五百兩官場交際費為例,說明腐敗已經到了如何觸目驚心的地步。
崇禎看了這道奏疏,就像看到了另外一個真實的大明帝國。人人以錢相見,個個血口獠牙。
必須要下痛手!
崇禎咬牙切齒。
必須要提拔韓一良,讓他成為大明官場的反腐急先鋒。
一夜之間,韓一良被任命為右僉都禦史。韓一良明白,皇上這是叫他沖鋒陷陣呢。
但是他真的沒準備好。說實話,他也就是個幫閑的角色,義憤填膺狀說一些政局的時弊,他還是願意開這個口,但要他拿起斧頭,拼上身家性命為大明殺出一條血路來,他是沒這個勇氣的。
因為這要付出代價。
沈重的代價。
韓一良所面對的官場腐敗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,而是一種潛規則。
規則就是制度,潛規則就是潛制度。
潛制度比制度更厲害。制度可以不執行,潛制度必須執行。這是一種游戲規則,入局者生,出局者死。潛制度是國家機器之一種,更是一種零和游戲。
韓一良的麻煩很快就來了。
麻煩來自吏部,因為他觸碰到了吏部的根本利益。
什麽意思?在皇上面前說大明官吏個個都是蛀蟲,這不是在打吏部 的耳光嗎?吏部尚書陰著臉叫韓一良舉例說明。舉出例子來,吏部再從嚴從重從快懲治,殺雞給猴看,殺一儆百,只有這樣做,大明官場才能政通人和。
韓一良心裏叫苦不疊。這不是把我送到火上去烤嗎?我就不相信,堂堂吏部會掌握不了幾個貪官的線索,叫我一個新晉禦史舉例說明,我……我以後還怎麽在大明官場混?韓一良正想找崇禎訴苦,沒想到崇禎也有此意。他想借助韓一良的“銳氣”重整大明官風。崇禎知道,靠吏部那幾個老油條去反腐敗,腐敗只能是越反越多。
韓一良半天不說話。
崇禎:怎麽?有本事上疏?沒本事揭發人?就這麽當禦史?
韓一良忙趴在地上,懇求皇上收回成命。
崇禎瞇著眼:你是說我用你用錯了?我腦子不好?
韓一良嚇得小便失禁,忙說自己腦子不好,是豬腦子。
崇禎失望了,他輕嘆一口氣:你不是豬腦子,你啊……比我聰明……是狐貍腦子。
韓一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。他痛苦地意識到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他媽的是人間至理,無為才能無不為。說來說去,還是自己沒修煉到家,幹出狗拿耗子的傻事來。
崇禎還是不依不饒:說吧,指名道姓地說,誰是腐敗分子?
韓一良想了一下,找了個借口:皇上啊,關於納賄一事,我的奏疏上已經寫了“風聞”一詞,誰是腐敗分子我真不知道。
崇禎發火了:我看你長得就像腐敗分子!你不知道誰是腐敗分子敢跟我說大明官場腐敗遍地叢生?別狡辯了,五天之內,要麽你把名單報上來;要麽你去刑部自首,爭取寬大處理。
其實用不了五天,三天之後韓一良就把名單報上來了。韓一良尖銳地向崇禎指出有四種人是腐敗的高危分子:有曾經參劾下部處分尚待報告者;有物望不歸竊擁重權者;有資俸不及驟入要地者;有鉆謀陪推營求內點者。崇禎看著韓一良所點的這四種人,覺得他真是太有才了,把大明人都知道的事一一告訴他這個天子,但是——誰是腐敗分子呢?似乎什麽都說了,又好像什麽都沒說。這就是韓一良的為官之道!這就是大明的新晉禦史!崇禎恨不得捏住韓一良的要害部位,讓他能真誠地、發自內心地發出自己真正的聲音。崇禎把名單扔回給韓一良,伸出兩個手指頭,不想再說一句話。
韓一良明白自己還有兩天時間,韓一良更明白崇禎對自己的輕蔑。看來不拿出實實在在的名單是不行了。韓一良咬咬牙,寫下幾個重臣的名字:周應秋、閻鳴泰、張翼明等,上報崇禎。
但這一回,崇禎對韓一良是徹底失望了。
見過圓滑的,沒見過如此圓滑的。
周應秋、閻鳴泰、張翼明是何許人也,都是天啟年間的腐敗分子。雖說往事並不如煙,但我崇禎壓根就沒想讓你話說從頭。
你韓一良就不能給我找兩個當下的腐敗分子嗎?就沒有一點直面現實的勇氣嗎?
崇禎恨自己有眼無珠,恨韓一良全身上下該硬的地方不硬、不該硬的地方亂硬。這不,韓一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跟他崇禎叫板了。韓一良說:皇上叫我點出腐敗分子的名,這是皇上的獨斷呢,還是閣臣的票擬?我估計啊,肯定是吏部某些人要我做壞人,欲除我而後快。皇上,你可要明察啊!
韓一良如此硬氣的話讓整個大明官場鴉雀無聲。
崇禎看向韓一良的眼神像霧像雨又像風。
更像雪。
但是崇禎不說話,他只是冷冷地看向韓一良。
崇禎很受傷。
一般來講,帝王都很容易受傷。但崇禎尤甚。
因為他常常看走眼。
袁崇煥他看走眼了。
現在這韓一良他又看走了眼。
崇禎把韓一良的前疏拿出來反覆地看——他想找到自己看走眼的原因。盡管已經過去了十多天,韓一良的奏疏依然閃耀著質樸、激情、正義以及催人淚下的光芒。崇禎在看的過程中甚至可以聽到自己粗重的呼吸聲。一切都是那麽的無懈可擊、水到渠成,令人心潮起伏,思緒萬千,這份奏疏將註定把韓一良送到禦史的位置上。可為什麽跪在眼前的韓一良如此沒有禦史氣質呢?
崇禎一聲嘆息。也就在這聲嘆息背後,崇禎有了驚人的發現——他看到韓一良的奏疏上有這樣一段話:臣素不愛錢,而錢自至。據臣兩月內,辭卻書帕已五百餘金。以臣絕無交際之人,而有此金,他可知矣。
“辭卻書帕已五百餘金”?誰給你五百餘金?腐敗分子不是呼之欲出了嗎?為什麽你還遮遮掩掩,不肯說出腐敗分子姓甚名誰?你說辭就辭啦?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貓膩?
崇禎步步追問,韓一良閃爍其詞,說到底還是不願招出誰是腐敗分子,免得授人以柄。但是崇禎的好奇心越來越重,疑心也越來越重,禦史韓一良已經是答非所問,汗流浹背了。從歷史的現場望過去,崇禎興致勃勃,韓一良滿臉絕望,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晚明君臣問答圖。
崇禎悲涼地道:我這個皇帝,是越當越昏庸了,竟然將韓一良這個鼠輩提為禦史……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?我崇禎眼睛瞎了,難道你們滿朝文武也是睜眼瞎嗎?!
崇禎說出如此重話,可見心裏那是由衷地懺悔。大明官員呼啦啦跪倒一片,一個個泣不成聲:皇上……
崇禎悲憤地:或者,你們一個個都清醒得很,明知韓一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,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我,只想著看我的笑話,你們……你們就這樣為人臣子、為天下表率的嗎?!
皇上……
崇禎仰頭看屋頂,很有幾分孤身走我路的感慨:韓一良的禦史是不能再當了,但你們滿朝文武的官還得接著當下去!你們就當吧,放心地當吧,再也沒人反你們的腐敗,大明再無腐敗,大明再無韓一良……
韓一良將頭磕得山響:皇上……
崇禎:我就不明白了我,你們……你們這中間就沒有腐敗分子?你們就不能主動站出來認個錯嗎?我崇禎說話算數,今天——凡是過去有過貪腐行為者,不管數目有多大,情節有多惡劣,只要能主動站出來認個錯,那就既往不咎!大明反腐,不靠制度,靠良心!制度是靠不住的,因為制度要靠良心去執行。沒有良心,什麽都是空談。我相信你們的良心——你們是大明的精英啊!你們要是沒有良心了,大明還有良心嗎?
一陣沈默。
這是歷史的沈默。
這是致命的沈默。
崇禎在這沈默中等待著什麽。
滿朝文武在這沈默中算計著什麽。
誰都不是傻子,誰都知道這是皇上在心血來潮。
在這個世界上,有很多事情是不確定的。
但在所有不確定的事情當中,心血來潮是其中最不確定的。
尤其是一個皇上的心血來潮。
誰都不希望拿自己去當試驗品。
誰都希望別人去當試驗品,以盡早結束這難堪的朝會。
但確實,在這個世界上,誰都不是傻子。
奇跡沒有發生。
崇禎的心拔涼拔涼的。
最後一顆子彈擊中了一個帝王的心。
這帝王是如此的天真、浪漫與空想。
但他又是如此的脆弱。
他晃晃悠悠、支離破碎、一塌糊塗。
他是大明政界良心的最後守望者,但他註定看不到什麽精彩動人的場景。
—切都乏善可陳,一切都讓人昏昏欲睡。
崇禎沒有等來一個自首者。
大明沒有弱智的官員。
大明只有一個弱智的皇帝。
崇禎惱羞成怒——你們讓我下不了臺,你們也別想下臺。一個個先熬著吧。沒有腐敗分子出來替你們背書,這朝會永遠開下去吧。
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天下有不散的朝會。
這是一個神奇的王朝,什麽奇跡都會發生。崇禎心情覆雜地離開了這一群各懷鬼胎的大明官員,輕松地走在回宮的道路上。他想,到了明天,一切都會見分曉。
奇跡果然發生了。
空蕩蕩的大殿上跪著一個大明的腐敗分子。
雖然少了一點,但這是第一個以自首形式出現的腐敗分子。
積少成多、集腋成裘,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
今天,大明政壇跪下一個腐敗分子;明天,大明政壇將跪下千萬個腐敗分子。
這是我崇禎的勝利,皇帝人格的勝利。崇禎幾乎要感謝這個主動選擇自首的腐敗分子了。他將信守諾言,決不追究該人的任何責任。
但他為什麽不擡起頭來呢?
他看上去是如此的悲傷。他匍匐在地,不時啜泣。他為誰而哭?是為大明,還是為他自己的前程?
崇禎上前,親自將這個虔誠的懺悔者扶起。這個虔誠的懺悔者將臉埋地,死活不肯起來。他就像是一個頑皮的捉迷藏者,謎底即將揭曉,卻做著無望的掙紮。崇禎心下一動,如電光石火般,仿佛看到了一個他永世都不想看到的謎底。
他閉上眼睛,狠命地將那張臉搬起——果然是韓一良!
為什麽是你?
為什麽不是我?
你在可憐我嗎?
我在可憐整個大明!
大明反腐,為何如此艱難?
那是因為腐敗已經深入人心!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!
即便如此,我也要反腐!
你是說我死無喪身之地嗎?
不敢。
我將與整個大明官場為敵,以一己之驅,人虎狼之陣,我不指望有人為我收屍,因為在這個世界上,收屍也需要勇氣!
韓一良號啕大哭:皇上!
他沒敢說出替崇禎收屍的話,因為他深知自己不配。與精神潔癖患者崇禎相比,韓一良缺乏一種決絕的勇氣和天真的激情。他註定要收拾行囊,離開這個骯臟的政壇,從哪裏來,回哪裏去。而崇禎也註定將獨自起舞,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一切的一切都將命中註定,人人忙忙碌碌,人人別無選擇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幾個方塊字,孤立起來看,沒多少意義。可要聯系在一起,那就意味無窮了。
前後左右,裏外上下,總有扯不清道不明的關系。
比如“天災人禍”四個字。
表面上看,天災在前,人禍在後。但實際上,有時候天災就是人禍,人禍就是天災。
而更多的時候,人禍站在了天災前面。
這次祈雨是這樣。
大明朝四處蔓延的官場腐敗則更是如此。
一個叫韓一良的人怎麽也想不到,他寫的一封普普通通的奏疏竟會掀開皇上的反腐風暴;他更想不到的是,自己在後來會不幸卷入其中,成為這場反腐風暴的犧牲品。
韓一良是戶科給事中,反腐敗的事本來不歸他管。說實話他也不想管,只是因為崇禎說過的一句話讓他有話要說。崇禎說要把大明的官做好,一定要做到“武將不惜命,文官不愛錢”。崇禎說這話的意思——大明的官太愛錢了。
韓一良聽了,心裏暗暗覺得皇上過於天真,不了解大明官場的潛規則。不是大明的官太愛錢了,而是因為做了大明的官之後,一個原本不愛錢的人也不得不愛錢了——他如果不愛錢,不想辦法摟錢,他就無法在大明官場生存下去。
韓一良給崇禎算了一筆細賬:在大明,每個官位都是明碼標價的。一個總督巡撫的職位,要五六千兩銀子;一個道臺知府的美缺,要二三千兩銀子;而下面州縣衙門的大小官位,也都各有定價;甚至於舉人監生等,也要賄賂成交。還有京官中的科道館選,都是要一手交錢,一手交(官)帽的。現在大家都說縣官是行賄之首,都說現在大明官場貪汙成風首先在於州縣官不廉潔,其實州縣官也是有苦說不出啊。朝廷給的工資本來就不高,可是方方面面都要用錢啊。頂頭上司巡按推薦要推薦費,官員過境要接待費,任職期滿進京述職那花銷就更大了,沒有三四千兩銀子這官就別想再當下去。在這樣的官場生態鏈上,指望州縣官廉潔那是不現實的。州縣官如果不廉潔了,腐敗也就遍地叢生了。
韓一良還以自己兩個月內推掉五百兩官場交際費為例,說明腐敗已經到了如何觸目驚心的地步。
崇禎看了這道奏疏,就像看到了另外一個真實的大明帝國。人人以錢相見,個個血口獠牙。
必須要下痛手!
崇禎咬牙切齒。
必須要提拔韓一良,讓他成為大明官場的反腐急先鋒。
一夜之間,韓一良被任命為右僉都禦史。韓一良明白,皇上這是叫他沖鋒陷陣呢。
但是他真的沒準備好。說實話,他也就是個幫閑的角色,義憤填膺狀說一些政局的時弊,他還是願意開這個口,但要他拿起斧頭,拼上身家性命為大明殺出一條血路來,他是沒這個勇氣的。
因為這要付出代價。
沈重的代價。
韓一良所面對的官場腐敗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,而是一種潛規則。
規則就是制度,潛規則就是潛制度。
潛制度比制度更厲害。制度可以不執行,潛制度必須執行。這是一種游戲規則,入局者生,出局者死。潛制度是國家機器之一種,更是一種零和游戲。
韓一良的麻煩很快就來了。
麻煩來自吏部,因為他觸碰到了吏部的根本利益。
什麽意思?在皇上面前說大明官吏個個都是蛀蟲,這不是在打吏部 的耳光嗎?吏部尚書陰著臉叫韓一良舉例說明。舉出例子來,吏部再從嚴從重從快懲治,殺雞給猴看,殺一儆百,只有這樣做,大明官場才能政通人和。
韓一良心裏叫苦不疊。這不是把我送到火上去烤嗎?我就不相信,堂堂吏部會掌握不了幾個貪官的線索,叫我一個新晉禦史舉例說明,我……我以後還怎麽在大明官場混?韓一良正想找崇禎訴苦,沒想到崇禎也有此意。他想借助韓一良的“銳氣”重整大明官風。崇禎知道,靠吏部那幾個老油條去反腐敗,腐敗只能是越反越多。
韓一良半天不說話。
崇禎:怎麽?有本事上疏?沒本事揭發人?就這麽當禦史?
韓一良忙趴在地上,懇求皇上收回成命。
崇禎瞇著眼:你是說我用你用錯了?我腦子不好?
韓一良嚇得小便失禁,忙說自己腦子不好,是豬腦子。
崇禎失望了,他輕嘆一口氣:你不是豬腦子,你啊……比我聰明……是狐貍腦子。
韓一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。他痛苦地意識到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他媽的是人間至理,無為才能無不為。說來說去,還是自己沒修煉到家,幹出狗拿耗子的傻事來。
崇禎還是不依不饒:說吧,指名道姓地說,誰是腐敗分子?
韓一良想了一下,找了個借口:皇上啊,關於納賄一事,我的奏疏上已經寫了“風聞”一詞,誰是腐敗分子我真不知道。
崇禎發火了:我看你長得就像腐敗分子!你不知道誰是腐敗分子敢跟我說大明官場腐敗遍地叢生?別狡辯了,五天之內,要麽你把名單報上來;要麽你去刑部自首,爭取寬大處理。
其實用不了五天,三天之後韓一良就把名單報上來了。韓一良尖銳地向崇禎指出有四種人是腐敗的高危分子:有曾經參劾下部處分尚待報告者;有物望不歸竊擁重權者;有資俸不及驟入要地者;有鉆謀陪推營求內點者。崇禎看著韓一良所點的這四種人,覺得他真是太有才了,把大明人都知道的事一一告訴他這個天子,但是——誰是腐敗分子呢?似乎什麽都說了,又好像什麽都沒說。這就是韓一良的為官之道!這就是大明的新晉禦史!崇禎恨不得捏住韓一良的要害部位,讓他能真誠地、發自內心地發出自己真正的聲音。崇禎把名單扔回給韓一良,伸出兩個手指頭,不想再說一句話。
韓一良明白自己還有兩天時間,韓一良更明白崇禎對自己的輕蔑。看來不拿出實實在在的名單是不行了。韓一良咬咬牙,寫下幾個重臣的名字:周應秋、閻鳴泰、張翼明等,上報崇禎。
但這一回,崇禎對韓一良是徹底失望了。
見過圓滑的,沒見過如此圓滑的。
周應秋、閻鳴泰、張翼明是何許人也,都是天啟年間的腐敗分子。雖說往事並不如煙,但我崇禎壓根就沒想讓你話說從頭。
你韓一良就不能給我找兩個當下的腐敗分子嗎?就沒有一點直面現實的勇氣嗎?
崇禎恨自己有眼無珠,恨韓一良全身上下該硬的地方不硬、不該硬的地方亂硬。這不,韓一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跟他崇禎叫板了。韓一良說:皇上叫我點出腐敗分子的名,這是皇上的獨斷呢,還是閣臣的票擬?我估計啊,肯定是吏部某些人要我做壞人,欲除我而後快。皇上,你可要明察啊!
韓一良如此硬氣的話讓整個大明官場鴉雀無聲。
崇禎看向韓一良的眼神像霧像雨又像風。
更像雪。
但是崇禎不說話,他只是冷冷地看向韓一良。
崇禎很受傷。
一般來講,帝王都很容易受傷。但崇禎尤甚。
因為他常常看走眼。
袁崇煥他看走眼了。
現在這韓一良他又看走了眼。
崇禎把韓一良的前疏拿出來反覆地看——他想找到自己看走眼的原因。盡管已經過去了十多天,韓一良的奏疏依然閃耀著質樸、激情、正義以及催人淚下的光芒。崇禎在看的過程中甚至可以聽到自己粗重的呼吸聲。一切都是那麽的無懈可擊、水到渠成,令人心潮起伏,思緒萬千,這份奏疏將註定把韓一良送到禦史的位置上。可為什麽跪在眼前的韓一良如此沒有禦史氣質呢?
崇禎一聲嘆息。也就在這聲嘆息背後,崇禎有了驚人的發現——他看到韓一良的奏疏上有這樣一段話:臣素不愛錢,而錢自至。據臣兩月內,辭卻書帕已五百餘金。以臣絕無交際之人,而有此金,他可知矣。
“辭卻書帕已五百餘金”?誰給你五百餘金?腐敗分子不是呼之欲出了嗎?為什麽你還遮遮掩掩,不肯說出腐敗分子姓甚名誰?你說辭就辭啦?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貓膩?
崇禎步步追問,韓一良閃爍其詞,說到底還是不願招出誰是腐敗分子,免得授人以柄。但是崇禎的好奇心越來越重,疑心也越來越重,禦史韓一良已經是答非所問,汗流浹背了。從歷史的現場望過去,崇禎興致勃勃,韓一良滿臉絕望,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晚明君臣問答圖。
崇禎悲涼地道:我這個皇帝,是越當越昏庸了,竟然將韓一良這個鼠輩提為禦史……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?我崇禎眼睛瞎了,難道你們滿朝文武也是睜眼瞎嗎?!
崇禎說出如此重話,可見心裏那是由衷地懺悔。大明官員呼啦啦跪倒一片,一個個泣不成聲:皇上……
崇禎悲憤地:或者,你們一個個都清醒得很,明知韓一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,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醒我,只想著看我的笑話,你們……你們就這樣為人臣子、為天下表率的嗎?!
皇上……
崇禎仰頭看屋頂,很有幾分孤身走我路的感慨:韓一良的禦史是不能再當了,但你們滿朝文武的官還得接著當下去!你們就當吧,放心地當吧,再也沒人反你們的腐敗,大明再無腐敗,大明再無韓一良……
韓一良將頭磕得山響:皇上……
崇禎:我就不明白了我,你們……你們這中間就沒有腐敗分子?你們就不能主動站出來認個錯嗎?我崇禎說話算數,今天——凡是過去有過貪腐行為者,不管數目有多大,情節有多惡劣,只要能主動站出來認個錯,那就既往不咎!大明反腐,不靠制度,靠良心!制度是靠不住的,因為制度要靠良心去執行。沒有良心,什麽都是空談。我相信你們的良心——你們是大明的精英啊!你們要是沒有良心了,大明還有良心嗎?
一陣沈默。
這是歷史的沈默。
這是致命的沈默。
崇禎在這沈默中等待著什麽。
滿朝文武在這沈默中算計著什麽。
誰都不是傻子,誰都知道這是皇上在心血來潮。
在這個世界上,有很多事情是不確定的。
但在所有不確定的事情當中,心血來潮是其中最不確定的。
尤其是一個皇上的心血來潮。
誰都不希望拿自己去當試驗品。
誰都希望別人去當試驗品,以盡早結束這難堪的朝會。
但確實,在這個世界上,誰都不是傻子。
奇跡沒有發生。
崇禎的心拔涼拔涼的。
最後一顆子彈擊中了一個帝王的心。
這帝王是如此的天真、浪漫與空想。
但他又是如此的脆弱。
他晃晃悠悠、支離破碎、一塌糊塗。
他是大明政界良心的最後守望者,但他註定看不到什麽精彩動人的場景。
—切都乏善可陳,一切都讓人昏昏欲睡。
崇禎沒有等來一個自首者。
大明沒有弱智的官員。
大明只有一個弱智的皇帝。
崇禎惱羞成怒——你們讓我下不了臺,你們也別想下臺。一個個先熬著吧。沒有腐敗分子出來替你們背書,這朝會永遠開下去吧。
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天下有不散的朝會。
這是一個神奇的王朝,什麽奇跡都會發生。崇禎心情覆雜地離開了這一群各懷鬼胎的大明官員,輕松地走在回宮的道路上。他想,到了明天,一切都會見分曉。
奇跡果然發生了。
空蕩蕩的大殿上跪著一個大明的腐敗分子。
雖然少了一點,但這是第一個以自首形式出現的腐敗分子。
積少成多、集腋成裘,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
今天,大明政壇跪下一個腐敗分子;明天,大明政壇將跪下千萬個腐敗分子。
這是我崇禎的勝利,皇帝人格的勝利。崇禎幾乎要感謝這個主動選擇自首的腐敗分子了。他將信守諾言,決不追究該人的任何責任。
但他為什麽不擡起頭來呢?
他看上去是如此的悲傷。他匍匐在地,不時啜泣。他為誰而哭?是為大明,還是為他自己的前程?
崇禎上前,親自將這個虔誠的懺悔者扶起。這個虔誠的懺悔者將臉埋地,死活不肯起來。他就像是一個頑皮的捉迷藏者,謎底即將揭曉,卻做著無望的掙紮。崇禎心下一動,如電光石火般,仿佛看到了一個他永世都不想看到的謎底。
他閉上眼睛,狠命地將那張臉搬起——果然是韓一良!
為什麽是你?
為什麽不是我?
你在可憐我嗎?
我在可憐整個大明!
大明反腐,為何如此艱難?
那是因為腐敗已經深入人心!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!
即便如此,我也要反腐!
你是說我死無喪身之地嗎?
不敢。
我將與整個大明官場為敵,以一己之驅,人虎狼之陣,我不指望有人為我收屍,因為在這個世界上,收屍也需要勇氣!
韓一良號啕大哭:皇上!
他沒敢說出替崇禎收屍的話,因為他深知自己不配。與精神潔癖患者崇禎相比,韓一良缺乏一種決絕的勇氣和天真的激情。他註定要收拾行囊,離開這個骯臟的政壇,從哪裏來,回哪裏去。而崇禎也註定將獨自起舞,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一切的一切都將命中註定,人人忙忙碌碌,人人別無選擇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